县志的中文意思:1.记载一个县的历史﹑地理﹑风俗﹑人物﹑文教﹑物产等的专书。
县志读音:xiàn zhì
首字母:x
(1) 至于万岁村是在哪一年改为了万年村,史书上没有确切记载。但在元氏白果寺中,曾有一块明代湘山普济寺石碑,碑文上还是万岁村的村名。而在崇祯版本的《元氏县志》上,已经改为了万年村。因此,许多人认为改名应该是在明朝。
(2) 河南昭君墓,位于许昌市襄城县,据《襄城县志》载:十里铺西有一古冢,名青冢,是为纪念昭君出塞所建的衣冠冢。冢旁有龙兴寺,后人遂将龙兴寺改名为青冢寺。寺中松柏参天,浓荫蔽日,香火鼎盛时终日烟雾缭绕,状若烟云,似昭君出塞时的满腔忧怨,故称“青冢愁云”,为明代襄县八大景之一。2006年6月8日,青冢寺被列为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。
(3) 民国二十四年出版的《掖县志·卷二·风俗》中给出了非常详尽的解释:“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,明朝体制一变,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,故曰‘思旧’。相沿既久,遂误作‘死舅。”
(4) 清谅山因五代南唐时,在山中辟清凉道场避暑而得名,原名石头山石城山。同治《上江两县志。山考》载:“自江北以来,山皆无石,至此山始有石,故名。”《建康志》也说:“山上有城,又名曰石城山。”这里所说的“城”,也就是石头城关于石头城的由来,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。
(5) 由此可见,“正月剃头死舅舅”的习俗源自清廷颁发的“剃发令”。虽然,《四续掖县志》中记载的时间有误,“剃发令”颁布于顺治二年六月,而非顺治四年正月。 但历史史实不容争论,早已盖棺定论。
(6) 清乾隆《普宁县志》言:“俗谓祖考魂归,咸具神衣酒馔以荐,虽贫无敢缺。”道教重孝,此日夜间民间多流行放河灯,为祖先照明回家路,同时河灯顺水而下,也为众幽魂归去时做引导,生人亦可凭此寄托哀思。
(7) 神姓源自姜姓,是一个比拟少见的姓氏,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没有呈现。古典文集《丹徒县志》中有载:“神农氏裔榆罔失帝位,子孙遂以神为氏。”即神农氏炎帝的子孙,以神为姓氏。
(8) 广西《宜北县志》:“妇将入门,男家破竹一条,揉成拱桥形,派老妇一人扶新妇跨过竹,以取健康之兆。”
(9) 白萝卜叫莱菔罗菔。性味归经:性凉,味辛甘。归肺胃经。营养成分:含蛋白质糖类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,以及铁钙磷纤维芥子油和淀粉酶。类蔬菜,十字花科萝卜属植物。种植有千年历史,在饮食和中医食疗领域都有广泛应用。清乾隆庚午年(公元1750年)编修的《如皋县志》载:“萝卜,一名莱菔,有红白二种,四时皆可栽,唯末伏初为善,破甲即可供食,生沙壤者甘而脆,生瘠土者坚而辣。”
(10) 《邛崃县志》卷三记“蜀中古庙多蓝面神像……头上额中有纵目”,反映了氐人宗教的遗存。
本文标题《县志的读音_县志的意思_与县志有关的句子》,本文网址:https://m.xxz0743.com/ci/177301.html